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03月2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余海蓉 通訊員 深平樂)封控區工作人員上門采樣有了新裝備!3月24日上午,記者在坪山區坪環社區的封控區看到,上門采樣的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在“大白”的防護服外,穿上了一個“小藍”背心。就像哆啦A夢的百寶箱一樣,“小藍”上的8個口袋,將采樣所需物資分門別類擺放,非常方便。
這個上門核酸采樣背心發明人是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會凡。提起當初設計初心,她說,緣于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張照片?!?月8日晚上,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張照片,一名采樣人員在封控區采樣,用警戒線的袋子做綁帶,將黃色的醫療垃圾袋斜挎在腰的左右兩邊,腰部還纏著透明膠帶來固定手部消毒?!睆垥舱f,“我也是一名參與過采樣工作的醫護人員,看著‘大白’們披掛著臨時改造的‘上門’裝備奔走于家家戶戶之間,取用物品不方便,而且還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心里就想自己能做些什么,讓他們能更方便更安全些?!?/p>
說干就干,當天晚上,張會凡就立即開始畫構思草圖。作為一名資深的護理人員,張會凡防感染的觀念很強。她將背心以腰部為界,腰以上是無菌區域,放咽拭子、醫用橡膠手套等無菌物品,這也和手術室的無菌操作是一致的。
第二天,她根據自己的思路做出了紙質模型,并在當晚聯系了專利轉化機構。專利轉化機構馬上又邀請了深圳的產品設計企業和醫療科技企業加入項目小組,共同研發。
沒有選擇用背包而是用背心的方式放物品,張會凡介紹說,主要是考慮到這樣身體受力比較均勻,而且容易取用物品,方便“大白”們爬樓。背心上一共8個大口袋,設計也是有講究的。上半部區域是無菌區,右邊口袋放拭子,左邊兩口袋放手套和試管袋。下半部是清潔區,從左到右:左后側兩個小袋分別放測量槍和手機,左側束松緊口的袋子放酒精,右側加蓋的大袋子上下三層,每層四格,可以放36-48支試管。右后側是污染區,黃色的污染袋裝用過醫療物品。這個布局符合操作的流程,使用順手。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生產出“小藍”背心,讓封控區的一線工作人員盡早用上,從研發到生產,各個環節的企業克服疫情影響的困難,爭分奪秒。前后共經過6輪修改,最終在3月20日確定了設計定稿。3月24日,一線工作人員就用上了“小藍”。從構思、設計、制作到投入使用僅用時17天,體現了“深圳速度”。
記者了解到,張會凡喜歡思考,在臨床中不斷地改良或發明患者適用的裝置?!靶∷{”背心是她的第6個發明,已申請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