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痛風,大家往往對“高嘌呤食物”深惡痛絕。但在對待“痛風飲食”上,大家可能有個誤區:認為只要不吃、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就能避免高尿酸、痛風的發生和發展。
但實際上,除了“高嘌呤”食物,還有一些飲食因素也對尿酸的升高和痛風的發作有很大影響。
01
限制食物“嘌呤”含量
可能出現反作用
痛風是由于嘌呤的代謝產物——尿酸在人體關節、組織中沉積,引起的一種以關節部位紅、腫、劇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近些年,一些醫學家、營養學家對于“通過食物攝入的嘌呤會增加痛風風險”這一觀點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見,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方面,飲食攝入僅占人體內嘌呤來源的20%,剩余80%是由人體自身細胞代謝產生的。
另一方面,多數高嘌呤食物是肉類,如海鮮、動物內臟等。如果嚴格控制飲食嘌呤攝入量,又沒有做好正確的營養搭配,很有可能引起營養不良,這對于痛風患者的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
在嚴格限制動物性食物的情況下,為補充能量,人們有可能吃下太多的主食。而大量主食的攝入又有可能引起血糖異常以及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會影響尿酸的排出,最終有可能導致高尿酸和痛風的發作。
中華醫學會發布的《痛風及高尿酸血癥基層診療指南》中指出,食物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的危害不能單純以嘌呤含量來界定。更健康、均衡的飲食雖然不能在短時期內直接控制尿酸水平,但有利于整體和長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