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5月30日訊 (見習記者崔敏)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滬深兩市今年以來共有50家公司被立案調查。其中天翔環境、ST冠幅因立案對象或事項不同被多次立案。值得一提的是,5月兩市已有*ST秋林、聚力文化等22家公司被立案調查,創今年以來單月立案調查數量之最,而去年5月共11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今年5月,一些被立案調查的公司與未能及時披露財報而被集中立案調查有關,包括*ST新億、*ST毅達、*ST長生、*ST東南、華澤退5家公司。此外,大股東資金占用、上市公司違規擔保、財務造假等成為一些公司被立案調查的重要原因。違法違規情形在數量、金額上均大幅增長。今年1至4月分別有13家、2家、6家、7家上市公司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
5月28日,*ST赫美公告,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ST赫美股票也因此跌停。至今已連續19個跌停。除了信披違規,深大通則因為暴力抗法被立案調查。公司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中跌停。
另一方面,在被立案調查的50家上市公司,有24家上市公司均已戴帽,其中18家上市公司被進行退市風險警示、有1家上市公司目前已經進入退市整理期。
對于密集的立案調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嚴監管是未來的主基調,立案數量的增多,說明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力度在加大,有利于營造一個三公的市場環境。讓違法違規的公司受到處罰,最大程度上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利宇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趙資晟認為,對于上市公司的強監管趨勢,以后會形成常態化。這對于整個市場來講應該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規范好企業及上市公司,才能打造良好的市場生態環境。廣大投資者在選股或在選擇投資的企業中,對財務報表或信披上瑕疵的上市公司,應該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