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9日訊(記者 朱佳若 實習生 陳歆彤)近日,福田區南園街道南華社區“銀齡守護隊”如往常般叩開獨居長者家門。據悉,這支由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組成的專業隊伍,在三個月間書寫了50戶長者家庭的溫情故事。自1月15日啟動“樂享銀齡”項目以來,南華社區黨委以黨建引領織密為老服務網絡,通過“五社聯動”機制探索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精準調研需求,黨建引領織密為老服務網
南華社區現有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約16%,70歲以上長者達908位。在前期深入調研中,社區工作人員發現,老人們普遍存在的“就醫難”“情感空窗”“數字鴻溝”等諸多難題。面對這些痛點,南華社區黨委以“百千萬工程”“四個一”工作機制為抓手,精準調研居民需求,成立南華社區公益基金,并廣泛鏈接社會資源,成功籌集公益資金1萬元,為“樂享銀齡”長者關愛項目的啟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同時,創新“移動辦公”模式,將政策咨詢臺搬到長者家中,進一步織密織牢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項目實施3個月來,累計建立長者服務檔案73份,解決長者關心的問題20余件,將“等居民上門”轉變為“送服務入戶”。
溫暖守護相伴,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溫度
社區黨委組建了由工作人員、社工、社區志愿者構成的服務團隊,定期入戶探訪和電訪慰問社區老人,并為獨居、空巢老人送上米、油等關愛物資,同時提供健康關懷、情緒疏導、衛生清潔、居家安全知識宣傳等貼心服務。
在探訪過程中,工作人員詳細了解老人的實際需求,并耐心教導老人使用AI工具獲取養老政策宣講、健康知識、社區周邊配套設施介紹等信息,助力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暢享科技進步帶來的優質生活體驗。此外,社區工作人員同步啟動“時光檔案”采集工作,從東江縱隊老戰士的抗戰往事到特區建設者的拓荒記憶再到老媒體人的城市觀察,20余位長者的口述實錄串起南華村從稻田阡陌到都市新城的蝶變歷程。當81歲的張叔展示珍藏的電臺設備時,年輕的社工感嘆:“這些會呼吸的歷史,是社區珍貴的文化資產。”
共建共治共享,構筑銀齡幸福家園
“希望新黨群服務中心能設置書畫室”“期待長者食堂距離近一點”……在收集到的20余條建議中,既有對空間功能的期待,也飽含著老人們對社區發展的熱忱。項目還特別設立“銀齡智囊團”,計劃利用社區長者座談會、茶話會邀請長者們參與社區規劃討論,讓回遷安置工程浸潤人文關懷。據項目負責人陳祖榮介紹,此次行動不僅形成“一戶一檔”服務紀實,更搭建起“五社聯動”長效機制。
從一袋米、一桶油的實物關懷,到傾聽生命故事的深度共情,南華社區“樂享銀齡”項目以黨建引領織密為老服務網絡,用五社聯動激活基層治理動能。未來,南華社區將繼續秉持關愛長者的理念,積極探索AI技術在社區養老服務中的應用,全力打造“15分鐘養老生活圈”,讓社區長者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幸福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