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5日訊(記者 李佳 翁瑞峰)在深圳這座“創新之都”的繁華背后,一位來自廣東梅州的客家人劉展雄,用30余年時光默默守護著一門傳統手藝——相機維修。從1992年踏入行業至今,他親歷了深圳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巨變,也見證了相機從膠片到數碼時代的更迭。近日,記者走進劉展雄的維修店,聽他講述與相機、與深圳共成長的故事。
1992年,因老鄉介紹,原本在工廠從事機電維修的劉展雄轉行進入相機維修行業。他回憶,第一臺維修的相機是客戶保修的“湯姆616”,因齒輪損壞且缺乏配件,他硬是靠手工補齒修復?!澳菚r相機種類少,也沒有電商平臺,相機配件都是在QQ群中流通,修一臺得摸索好幾天”,劉展雄感慨。此后,他逐漸摸透不同相機的結構原理,“拆多了,了解相機原理之后,就會發現大同小異”。
行業沉?。簭摹耙惶靸扇_”到復古潮
上世紀90年代,相機維修是“冷門行當”,劉展雄的店鋪日均維修量僅兩三臺。隨著時代變遷,維修需求從膠片機轉向數碼相機,尤其是CCD相機復古潮興起,他和徒弟們曾一天修復二三十臺,“從早忙到晚”。然而,疫情讓行業跌入谷底——月營業額一度縮水至兩三千元,店面被迫隔出一角分租給理發店以維持生計。
“當時也考慮過轉行,但上了年紀后,手藝也學大半輩子了,放棄也是浪費了?!彼岬剑S多香港老顧客專程尋來,知道還有老顧客惦記著他的店,他也感到很高興。
手藝傳承:誠信為本,匠心為魂
30多年來,劉展雄經手維修的相機超過3萬臺。面對想找自己學手藝的年輕人,他總會給他們忠告,“這行想賺大錢很難,但靠誠信與技術,吃飯是沒有問題的。”如今,兩名跟隨他20余年的徒弟已能獨當一面,他偶爾也能偷偷懶。
維修生涯中,劉展雄遇過形形色色的客戶。最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一位顧客修完相機后堅稱“拿錯了機子”,最后竟棄機離去;也有人時隔半年要求退費,他選擇包容處理?!邦櫩湍孟鄼C來檢修,我大概估個價格給他們,最后超過這個價格或者是修不好,就不收檢測費?!?/p>
深圳情懷:包容與創新滋養手藝
從深南大道的泥濘小路到摩天大樓林立,劉展雄的維修店與深圳共成長。他感慨,這座城市的包容性讓傳統與現代共存:零配件通過QQ群調劑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網購讓維修更便捷;年輕人從小紅書慕名而來,既帶來訂單,也帶來“修不好就差評”的壓力。但他始終相信,“只要認真做一件事,深圳都能包容你,很多手藝在深圳都能存活?!闭劦轿磥淼囊巹?,他笑著說,“這個手藝也沒有什么退休年齡,干到干不動為止。”
45年特區發展,30余年匠心堅守。劉展雄的故事,是深圳無數普通奮斗者的縮影——在時代浪潮中,他們以手藝安身立命,用堅持書寫城市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