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2日訊(記者 湯莎)4月23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進入倒計時200天,在剛剛完成驗收深圳體育中心,已經亮起了倒計時,一切準備就緒,迎接八方來客。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下稱:“十五運會”)與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殘特奧會”),將分別于2025年11月9日—21日、12月8日—15日舉行。4月22日,2025年“高質量發展中國行·活力廣東”專題活動媒體采風團走進深圳市體育中心,實地探訪賽事場館建設進展。目前,深圳賽區18個競賽場館順利通過省執委會競體場館體育工藝、信息化建設及殘特奧會場館無障礙專項驗收,多項黑科技應用將全面展現“科技+體育”的融合創新。
走進“大腦” 感受全國智慧體育場館標桿
十五運期間,深圳體育場將承接U18和U20系列的足球比賽,以及射箭比賽;深圳體育館則將承接全運會羽毛球和飛鏢比賽。日常,深圳市體育中心還是各類大型賽事與演唱會的鐘愛場館之一,這些都需要更為全面的調度來提供精彩的賽事體驗。
深圳作為科技之都,此次通過新技術、新場景、新產品的應用,賦能體育產業發展。走進深圳市體育中心指揮中心,墻上大屏顯示著眾多實時數據,多個場館場內外的車輛、安防、人流量等數據不斷跳動。“通過智能安保系統、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構建的智能賽事指揮系統,我們可以快讀獲取館內的實時動態,為賽事提供全方位保障,這里也是我們的‘大腦’。”深圳市體育產業集團智慧場館部部長張柱山說道。
張柱山表示,深圳致力打造全國智慧體育場館標桿,市體育中心不負所望。深圳市體育中心場內建設4207個信號天線和1767個無線AP設備,覆蓋體育中心所有區域;場內還打造了多個人工智能場景,包括AI安防、AI客服、AI巡檢以及基于大數據平臺的場館運營決策平臺,極大地提供了管理與處置效率;場館秉持綠色低碳理念,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包括光儲充一體系統、建筑能耗監管系統、智能場地控制系統等,實現動態能耗管理和超充快捷體驗,如“光儲超充、車網互動”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實現場館能源的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是,場館基于BIM和GIS數字孿生中臺,在智慧指揮運營中心以3D可視化形式全方位、立體式展示場館運營、賽事、交通、設備等八大專題,支撐應急事件聯合指揮調度。這些不僅為賽事提供了全新的體驗,更為未來城市智慧化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據悉,十五運會期間,深圳賽區還將充分運用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將科技含“深”度融入賽事的每一個細節。
隨處可見的黑科技 八分鐘可完成冰籃場地轉換
深圳市體育中心場館按照世俱杯(世界俱樂部冠軍杯賽)1/4決賽的標準進行建設,可容納15000人,場地中央4面大屏,可以讓所有觀眾都能清楚地看到比賽時的比分或現場的畫面。這里不僅營造了極佳的觀賽氛圍,黑科技更是無處不在。
“變形座椅”系統快速鋪開與收合,不僅提高了效率,同時也能根據不同賽演活動要求,伸縮不同排數,靈活安排座椅數量。高效的不僅是座椅配置,還有場地極速轉換。據介紹,該場館已可實現冰球、籃球場地的8分鐘轉換。
更引人注意的是體育館首創的“開合屋蓋兼顧移動斗屏”系統。這個重達60噸的“黑科技”產品,創造性地解決了兩種功能場景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高級建筑師李優介紹,“開合屋蓋兼顧移動斗屏系統克服了材料、系統整合、場景切換等技術難題,既可以滿足網球賽事對光線的要求,也能滿足冰球賽事等特殊場地要求。”李優認為,“整個項目設計本著立足灣區、世界一流的標準開展,在各方面反映深圳特色,除了功能上現深圳科技創新的城市特性之外,規劃上也體現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特性,通過地下通廊、空中連廊等立體連接,將傳統封閉式的體育建筑轉變為與周邊城市融為一體的市民體育文化公園,以開放歡迎的姿態迎接深圳、全國以及全世界的體育文化愛好者。”
李優還特別提到,項目搭載的超儲充電、5G智慧場館系統等等黑科技,都來自深圳的科技企業。
改造提升后的體育中心,隨處可見的黑科技。如館內配置的智慧導航系統,觀眾進去場館后通過“I深體”小程序,輸入票面區位,可快速找到位置,該系統還同樣適用于找到停車場等。
(深圳新聞網供圖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