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5月30日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楊紀歐)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為提升社區傳統節日氣氛,社區想了個招——號召居民一起包粽子。日前,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黨委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書吧里,開展“圍香包粽聚端午、傳承文明暖社區”活動,30名社區居民動手包粽子,在“粽”香和書香中,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兼容并蓄,讓歡聲笑語在社區久久回響。
一起包粽子的30名“大廚”中,有社區居民,也有轄區企業員工。年齡最大的73歲,是老圍社區的蔡屋圍村民,年齡最小的25歲,是轄區企業員工。只見她們圍桌而立,雙手包著粽子,嘴里說著家常,臉上帶著笑,沒多大工夫,一個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在大盆里堆成了小山。每一顆粽子都有家的味道,都帶著滿滿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不少居民在老圍社區出生長大,一住就是一輩子,她們見證了社區家園日新月異的變化,她們熱愛這塊土地,熱愛老圍社區。
今年73歲的歐煥好包得最起勁,她和其他人一樣,都是蔡屋圍村的村民,會做一手圍屋飲食,每年都在社區包粽子。看到身邊的年輕人不會包,她就手把手地教。25歲的王淼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她說,“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感覺很新奇。”一開始,王淼連怎么拿粽葉都不會,餡料不是放多就是放少,包出的粽子更是沒個形狀。但在各位阿姨的指導下,王淼很快就包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王淼包了一個又一個,她說“這些保留了千年的傳統節日、傳統飲食,我們年輕人有責任學好學會,并傳承下去。”
“包粽子很簡單,準備工作其實更重要。”蔡屋圍村的另一位村民賴秀文說,她剛剛做了頸椎手術,還沒拆線,不能過度勞累,就在一旁指導。賴秀文說:“要提前一晚把粽葉泡水,然后第二天一條條清洗干凈,擺放整齊。還要洗米洗豆,用調料拌好;同時腌制五花肉,分離咸蛋黃等,每一道工序都提前準備好。”這些居民不是第一次在社區包粽子了,所以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包粽子的那天,大家從早忙到晚,一直沒停過,歡聲笑語也沒斷過。活動結束后,老圍社區老年協會會長蔡東風發朋友圈說,社區舉辦端午節活動,姐妹們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其樂融融,不僅包出了濃濃香味的粽子,更包出了和諧的笑聲,暖暖的愛意。王淼則說:“在社區跟阿姨們一起包粽子,感覺就像跟家人過節一樣,特別溫馨,特別開心。”
老圍社區黨委書記許少瓊表示,在社區開展端午節活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居民在社區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在需要,也是推動社區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