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3月27日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邵嫦娥 景地)為聚焦“灣區樞紐、萬象羅湖”戰略新定位,構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素質教育的羅湖教育體系,3月27日,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全市率先舉辦“羅湖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全面啟動“羅湖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站在新起點,立足于“先行示范”,羅湖教育踏上“再創輝煌”的新征程。
論壇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現實挑戰與發展使命”為主題,介紹了羅湖教育在落實《深圳市羅湖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下稱“綜改”)階段的成果,詳細解讀了《羅湖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
論壇還邀請了10位國內教育領域知名專家共聚一堂,分別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陳云龍,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北京師范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浩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長李偉濤,華南師范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盧曉中,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曾文婕,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深圳大學教師培訓學院院長葉文梓,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李臣。他們在論壇上為探索新時代辦好羅湖教育,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建言獻策。
“綜改”為羅湖教育“再創輝煌”打下了堅實基礎
羅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也是深圳教育積淀深厚的“教育強區”。可以說,羅湖教育是深圳教育的根與脈。以改革創新為主脈,近年來羅湖區通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高標準、高質量書寫了“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新答卷。
推進新改擴建學校,新增學位10510個;公辦園建設超額完成“5080”目標,實現了符合條件的兒童100%“有學上”;高考“上線率”逐年提升;引進優秀博士、高層次人才47名,招聘名校優秀碩士783名,建立了名優教師培養機制……這一組數據有力地說明,“十三五”期間,羅湖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綜改”,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為羅湖教育“再創輝煌”打下了堅實基礎。
論壇上,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肯定了羅湖教育取得的成績,其表示,著眼過去,羅湖教育緊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在“追求育人質量的穩步提升”“推動教育更公平的發展”“實現教育高效且可持續的發展”三方面做足做好文章。
“羅湖教改”正式進入全面“深改”階段
羅湖區全市率先舉辦“羅湖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具有重要意義,趙立表示:“(論壇)不僅吹響了羅湖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角,而且推動和促進了深圳教育的發展。”
“自2016年提出‘打造精品教育’目標,2018年啟動教改,2020年步入“深改”,羅湖教育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態勢。”羅湖區區長劉智勇在論壇上指出。隨著論壇的舉辦,為鞏固提升高質量發展態勢,羅湖教育立足于“先行示范”,踏上了“再創輝煌”的新征程。
《三年行動計劃》就是羅湖高質量發展藍圖,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啟動標志著“羅湖教改”正式進入全面“深改”階段。
論壇上,羅湖區委教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殷剛帶來“羅湖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與路徑”專題匯報,從羅湖教育的發展背景、思路目標、行動計劃、實施保障四個層面,對《三年行動計劃》進行了解讀。
未來五年新增0.8萬學前學位、3萬以上公辦義務學位
“我們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主要完成‘點上求突破’和‘質上有提升’兩項任務。”殷剛表示,未來三年,羅湖教育將圍繞6方面的重點任務、實施20個行動計劃、落實62項重點工作。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展專題實踐活動。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校(園)長負責制,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專職黨群干部配備。
在學位建設方面,《三年行動計劃》將優先選擇區位好、環境優、交通配套完善、可實施性強的地塊布局教育設施,對已規劃未實施的教育用地則以高標準落實、以高質量建校,力爭實現新增23所幼兒園和0.8萬座學前學位、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4所和新增3萬座以上義務教育學位。
“有學上”更要“上好學”。《三年行動計劃》著眼于激發辦學活力、提升教師素質,將實施“領鷹計劃”以提升校長專業能力;建立后備校級干部人才庫以加強校長梯隊建設;完善名師梯級培養制度,發揮名優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分層制訂專業發展標準、構建教師發展課程體系,探索智能化研訓模式,優化教師培訓機制。
三年建成羅湖區優質教學設計資源共享平臺
而教育的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在課堂變革方面,《三年行動計劃》將分學段、學科構建教學設計資源體系,三年建成羅湖區優質教學設計資源共享平臺;把信息技術因子全面植入教學過程,推進數字化“思樂課堂”,構建智能時代高效愉悅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要深化考試評價改革,激發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同時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除夯實常規教學外,還將面向全體學生,建立資源共享的學力提升助力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行動計劃》在“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上提出的“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與劉堅所倡導的“推行項目學習”不謀而合。“項目學習是撬動未來教育的重要杠桿”劉堅指出,在項目化學習的落實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課本知識,還培養和提高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考等,“實際上也起到引導家長不只關注或過分關注成績,而是注重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作用,從而使優質教育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孩子”。
而對于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齊頭并行。為構建高效協同的育人模式,《三年行動計劃》還把“深化家庭教育改革”作為項目之一,將打造家長教育精品課程,推進“家長終身學習”計劃,辦好家長學校和社區學校。對此,李浩英表示認同與贊成,其認為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家長有學習的渴望,學校能夠以孩子為鏈接節點創設家長交流的社群,一方面能夠緩解家長的焦慮,一方面能夠正確引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期待,達到家校有共識的目標,“最終受益的還是孩子”。
據解讀,《三年行動計劃》致力于形成羅湖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格局,通過打造素質教育先行區、智慧教育創新區、教師發展示范區、教育治理樣板區等教育“四強”區,實現羅湖教育跨越式發展,為羅湖區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性先鋒城區,打造民生幸福標桿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