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推薦給處于醫學觀察期人群服用的中成藥,普通人服用之后會不會有預防感染的效果?29日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明確表示,不主張健康人、沒有癥狀的人使用相關中成藥作為預防手段。
王融冰大夫的建議,是一次面向公眾的及時科學防疫指導。
之前,針對醫學觀察期有乏力、腹瀉、腹脹以及自覺發熱等癥狀的人群,醫學專家推薦了一些中成藥。可是,有些人“怕病”亂吃藥,想當然地認為那些推薦的中成藥可以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現在看來,不僅“想多了”,而且想錯了。
是藥三分毒。健康人沒病吃藥,可能非但起不到預防作用,反而還有傷身的反作用。中醫藥講究的是“辨證論治,一人一方”。沒有萬靈的藥方,只有對癥下藥。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吃藥,不僅是過度防護,也是科學素養缺失的表現。
所謂科學素養,指的是對科學規律的尊重、學習、掌握和使用。科學素養增強了,才能夠在面對復雜紛繁的信息與突發情況時,做到理性甄別、謹慎求證、精準判斷、穩妥應對。
增強科學素養,可以提升我們防疫抗疫的能力,其實也是在另一種意義上增強我們的自身免疫力。此次疫情突如其來,有關疫情的海量信息撲面而來,各種“半仙”推薦的防疫措施五花八門,真假難辨。喝白酒、吸煙、蒸桑拿甚至喝漂白劑等許多未經證實甚至荒誕不經的辦法,都在網上被傳成了可以防治病毒的奇方妙法。許多人不顧常識,盲目試用,根源自然是因為情緒上的“恐慌”。
在全新的疫情面前,恐慌是一種較易產生的公眾心理。為了防止公眾在“恐慌”情緒下被誤導,病急亂投醫、亂吃藥,在各級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有關方面都會請來權威的醫學專家,及時傳遞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權威防疫和醫學知識,目的就是增強普通民眾的科學素養,幫助大家科學防疫,從而提升全社會的科學免疫力。專家們發布的權威防疫信息,都是廣大醫護人員冒著巨大的風險在一線的救治過程中發現、認識、總結出來的,最應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信息“剛需”。
由此可見,人的免疫力不僅來自身體,也來自于頭腦。疫情之下,群眾對提升科學素養、樹立正確健康觀念有著迫切需求,希望有關方面可以通過更多渠道和形式,更有針對性地加強相關科學知識普及和教育。群眾的科學素養提升得越快,驅散恐慌、戰勝疫情才會越來越有信心。(深圳特區報評論員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