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
人民政府不負人民重托
《總理報告中的20個“大紅包”,速查收!》《30句話速讀政府工作報告“民生禮包”分量足》《今年20個重大利好消息!政府工作報告干貨在這里》……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會議甫一結束,一大波“紅包告知”的信息走紅網絡。新時代的首次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成色令人喜出望外。
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審視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工作的展望,民生賬單的含金量一目了然。實實在在的民生利好,贏得百分之百的民眾口碑,正可謂“名非天造,必從其實”。沉甸甸的民生舉措,也再次印證了那句人人耳熟能詳的圭臬之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時間倒回5年前,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宣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此情此景,今日望去依然歷歷在目。5年時間里,人民群眾的需求、期盼、向往在哪里,改革的重點就聚焦到哪里,民生的重心就側重向哪里。全面二孩放開了,養老金并軌了,城市戶籍放開了,青山綠水回來了,奇葩證明消失了,政府服務提速了,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減少了……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獲得感,這樣的發展理念溫暖了13億多中國人的心。講信重諾、說到做到,這樣的改革決心托舉起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進步。
“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描繪的美好愿景,指引無數人為之奮斗和犧牲。今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更為多姿多彩的形態。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人民需求,需要黨和國家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宣示的,“一定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不畏艱難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意志,盡心竭力做好工作,使人民政府不負人民重托!”
為什么中國能創造現代化史上獨一無二的發展奇跡?早在1946年出版的《中國的驚雷》中,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和賈安娜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共產黨并不曾使用什么魔術,他們只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而他們擁護這些改變。”世事滄桑,時代百轉,今天的共產黨人,比以往更加有決心和能力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的福祉。這是中國信心的重要密碼,亦是中國邁向更為輝煌未來的關鍵所在。(人民網?李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