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143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光大銀行行長助理孫強以“綜合化金融服務,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主題,介紹了該行依托集團金融全牌照優勢,通過協同聯動與管理創新兩大手段,實現特色綜合化經營。參與本次發布還有光大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王彪、貿易金融部總經理姚宏宇。
伴隨我國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多元化以及金融脫媒等市場變化,商業銀行愈發感受到綜合化經營的必要性。目前,各商業銀行都已開展綜合化經營,但是商業銀行的綜合化經營如何開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找到自身優勢,走出有自身特色的綜合化經營之路。
發布會上,孫強表示,光大銀行綜合化經營的特色就是依托集團金融全牌照優勢,通過協同聯動與管理創新兩大手段,實現綜合化經營。
孫強介紹,自2007年光大重組開始,光大集團領導就強調聯動,集團旗下各企業的業務聯動合作平臺穩步搭建。2014年,光大集團成功完成改制重組,捋順了股權關系,更是為光大旗下各子公司之間的聯動提供了便利。作為光大集團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光大銀行采用協同聯動與管理創新兩大手段推進綜合化經營,走出一條有特色的綜合化經營之路。
綜合化經營助力“騰籠換鳥”
綜合化經營的核心是“合”。依托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這一優勢,光大銀行將綜合化經營分成了兩個層面,銀行內部協同和與集團旗下子公司的聯動。
第一個層面是銀行內部協同,即根據政策和市場環境、客戶需求、合規性要求,整合銀行內部資源,開展綜合化經營。光大銀行于2015年在全行范圍內搭建對公業務綜合金融服務機制——大資產業務平臺,成立總、分行兩個層級綜合金融服務暨大資產項目督導協調委員會,整合信貸、投行、資管、同業、租賃等業務資源,對全行大資產業務進行有序組織、協調和推進。大資產業務平臺的建立產生了兩個方面的效果:壓退產能過剩行業授信;騰出資源對接國家三大戰略、深入推進城鎮化、支持綠色發展,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于這一過程,光大銀行稱之為“騰籠換鳥”。目前,光大銀行以綜合化經營“騰籠換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大幅壓降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授信,調整信貸結構,降低不良率。自2014年以來,該行十大產能過剩行業表內外授信余額累計壓縮43.5%。其中,僅鋼貿類客戶授信余額壓退即達600多億元,大大降低了授信風險。同時,對國家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發改委推薦穩增長調結構重大項目,本行戰略、重點客戶等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開通綠色通道,提高審批與放款效率,加快結構調整,騰籠換鳥。截至2017年9月末,該行在 “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共實現投放近5,000億元;成功投放發改委推薦的區域重點項目逾500個,投放金額逾2,000億元。
二是經營重心向地市級和二級分行下沉,深入開展城鎮化業務。近三年來,光大銀行將金融服務相對薄弱,尤其在基礎設施、公共管理、棚改、節能環保、小微三農普惠金融等領域急需補短板的地市級所在二級分行、縣域支行作為重點支持方向,傾斜資源,助推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9月末,在二級分行開展的城鎮化業務等表內外授信余額3907(全行總量16,694)億元,增速17.6%(全行總量增速7.5%),地市級城市發展基金總量219億元,增速71%。其中,成立最快的一支就是張家口二級分行設立的50億冬奧會城市發展基金,用于支持張家口奧運主場館建設前期土地拆遷整理、京張高鐵及崇禮支線項目等冬奧會核心項目建設。
三是大力支持特色小鎮建設。一方面與國家發改委、國開行等共同發起實施“千企千鎮工程”,并與國家發改委簽署《“支持特色小(城)鎮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設立規模千億元的“中國特色小(城)鎮建設基金”,專項支持“千企千鎮示范項目”;另一方面促成光大集團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同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支持各地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截至2017年9月末,全行參與營銷的各類特色小鎮項目共97個,項目總投資金額約1958億元,其中,已批復特色小鎮項目10個,批復金額51億元,投放金額37億元。
四是密切跟蹤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新出臺的國家戰略規劃,總行主導,跨分行合作,根據區域特色開展業務。
通過運用大資產平臺協調機制和豐富的產品服務體系,截至2017年9月末,光大銀行對公大資產業務余額突破3萬億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1.5倍。
第二個層面是集團聯動。作為集團聯動主力軍,光大銀行按照政策要求,依托集團金融全牌照優勢,在集團“聯動領導小組+6個聯動工作小組+銀行一級分行所在區域聯席會議”的運行機制下,建立了由戰略部牽頭,公司部、零售部、資管部、電銀部四個板塊牽頭部門組成的“1+4”聯動工作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產品互補、業務協同、內外銜接、縱橫交錯的業務聯動格局,實現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推動綜合金融服務不斷深入。
例如,今年光大銀行與光大證券公司開展“聚力行動”,雙方合力為超過1000家優質上市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著力打造大旅游、大健康、節能環保、中國制造2025等新興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與光大興隴信托公司全面推進ABS、PE、產業基金等業務合作;與光大永明人壽開展銀保合作“211”工程,對公團險交叉銷售效果顯著;與光大控股、光大國際、光大金控、光大實業等兄弟單位圍繞新消費、新能源、大健康、大環保主線,在投行、資管、托管業務方面實現全方位合作。
通過綜合運用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的各類融資工具,該行在2016全年實現與集團兄弟企業業務聯動總額突破萬億的基礎上,今年前9個月集團聯動總額達到8,390億元。
管理創新構建客戶分層服務體系 深耕綜合化經營
“綜合化經營不僅是簡單的‘合’,更需要精細化的深耕。為此,在內部架構和管理上,光大銀行創新構建了客戶分層服務體系。”孫強表示。
今年一季度,光大銀行將總行集團客戶部與投行業務部合并成立一級部門“戰略客戶與投資銀行部”,按照“以客戶為中心”、“突出客戶分層管理”、“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綜合收益最大化”原則,整合內部資源,實行客戶分層管理,為全行優選出來的107個大型集團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效果十分明顯。截至2017年9月末,該行投行債券承銷量1568億元,同業排名較去年同期上升兩名,為同業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銀行;成功發行近200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CLO),單筆發行規模位居當時市場前三位。
近幾年該行還抓住國家推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機遇,加快海外與境內自貿區網絡布局。利用境內外分行、投行、自貿區等不同機構聯動優勢,不斷滿足“走出去”的大客戶日益增長的跨境金融業務需求。
此外,光大銀行成立了普惠金融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也已獲董事會審議通過,并嚴格落實國標小微、涉農貸款及金融精準扶貧等監管要求。截至2017年9月末,該行國標小微貸款增量和增速均位居股份制銀行前列,小微貸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增速7.28個百分點。
綜合化經營成效初顯
綜合化經營不僅使光大銀行在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要求、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而且為該行的經營狀況帶來了可喜的變化。截至2017年3季度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為4.03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687.91億元,凈利潤254.80億元,不良率為1.58%。
“未來,我行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揮集團金融全牌照與行內外業務聯動優勢,以綜合化、特色化、輕型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不斷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水平,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水平,為推動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孫強表示。(通訊員 樓蓉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