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光大銀行繼2015年發布中國第一份研究大眾繳費專業報告后,二度發布便民繳費白皮書。白皮書通過深研繳費產業,進一步展現了社會城市發展的最新面貌和開放普惠金融的推進情況。同時,光大銀行平臺、產品、合作三大板塊重磅升級,也使“云繳費”持續引領開放式繳費產業的發展,成為助力普惠金融的典范。
據悉,經過多年的成長,“云繳費”目前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近300個城市,服務覆蓋5億人群,繳費項目已覆蓋水、電、燃氣、教育、手機話費、公交卡充值、網絡寬帶等達700項,僅2015年交易筆數就達1.3億筆。云繳費通過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模式,向中國最主流的百余家知名支付公司、電商、銀行等機構輸出繳費業務,規模居全國第一。
白皮書:巨量市場需求促進開放金融平臺發展
由中國光大銀行與新華網聯合二度發布的《2016年中國便民繳費行業白皮書》,涉及市場規模、市場表現、消費者研究、規模探測等幾大內容,調研樣本覆蓋全國7大區域,31個省份及直轄市。
白皮書顯示,我國繳費充值產業體量巨大,2015年全國生活繳費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9萬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8.73%。便民繳費產業占全年GDP的比例由4.32%增至4.42%。其中,線上繳費規模占比由去年的42.91%增長到45.21%,線上繳費金額絕對值由1.18萬億元增長至1.35萬億元,增幅為14.41%。其中,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類繳費有10種以上,國內網絡繳費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根據白皮書介紹,從增長率來看,國內各項繳費業務呈現出三個發展梯隊,在梯隊分布上充分體現了生活繳費行業對宏觀經濟和政策的敏感度和響應度。第一梯隊迎著政策紅利“順勢而上”,年增速突破10%,如手機話費;第二梯隊主要關聯生活必需品,“剛需如故”穩步增長,增速保持在10%以內,如電費、水費等;第三梯隊在政策導向或時代變遷的趨勢下“勢不可為”,2015年市場規模縮水,其中,固定電話費呈下行趨勢,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和綠色出行的倡導,公交卡充值呈上升趨勢。
緊跟用戶需求 實現三大升級
在互聯網支付的大勢下,傳統的線下繳費渠道面臨嚴峻的抉擇,是固步自封還是尋求發展?現有的繳費格局如何改變?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平臺和服務,又是為什么?諸如此類問題已成為繳費服務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云繳費”分別進行了平臺、合作、產品三大板塊升級。
一是平臺升級。通過提升通用繳費平臺,使其通用性更強、適用性更廣、操作更便利,助力小微繳費和公共繳費單位線上化、網絡化。通過將核心業務、稀缺業務、增值業務接入云繳費平臺,再連接到眾多合作機構,如金融同業、支付公司、電商平臺等輸出,惠及萬千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合作升級。作為中國最大的開放式網絡繳費平臺,“云繳費”積極聯手全國最大電力企業和燃氣企業,將全國電費、燃氣費實現多方平臺接入。一方面,擴大服務覆蓋范圍,降低渠道接入成本;另一方面,提升客戶體驗,獲得便捷的繳費方式。
三是產品升級。“云繳費”寫卡專用設備——“閃電充”的問世,解決了智能IC卡類充值,如智能電卡、ETC卡線上收費及時到賬,隨時隨地進行安全認證,更便捷地完成線上的支付。
構建開放式金融平臺 助力共享經濟發展
多年來,光大銀行打造出了中國最大、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最多的開放式繳費平臺。“云繳費”以其兼具開放性、便捷性、延展性的金融平臺服務新模式,全面融入了尋常百姓之家,囊括了全國各地的水電煤、寬帶、有線電視、加油卡、手機充值,甚至涵蓋了孩子入學入托費等繳費類別,真正做到了一站式解決繳費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云繳費”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共享開放及合作的平臺。不僅光大銀行自身客戶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享受到最優質的綜合服務體驗,其他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樣可以同步接入,從而構建一個完全開放式的金融平臺。
誠如光大銀行副行長李杰所說,互聯網引領而來的共享經濟時代,使用比擁有更加重要。放眼未來,共享經濟發展已成不可逆轉的潮流,其從交通、住宿領域等,已經拓展到個人消費的許多領域,企業端的市場也在逐漸成形,“云繳費”正是在積極踐行共享經濟,倡導開放共贏。
光大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未來中國光大銀行將持續完善“云繳費”功能與服務,以合作共贏的態度,廣納各類合作伙伴,從而形成范圍更廣、層級更深的服務網絡,讓更多普通民眾都由此受益,真正實現惠及大眾的金融服務革新。預計未來三年內,光大云繳費平臺將與共享合作伙伴一起,為超過10億人提供超過1000項的優質服務,交易金額預計達600億元,讓更多民眾動一動手指就可以解決很多生活問題,真正惠及廣大民生。(通訊員 樓蓉 李昕)